在下方輸入文字在線轉換生成字體預覽圖:
在上方輸入文字在線轉換生成字體預覽圖不再提示
1、 八大山人書法字體轉換器在線轉換生成成功后,請點擊上面的微信分享按鈕,讓朋友都可以看到您制作的漂亮個性藝術字體。
2、您也可以點擊“生成圖片”按鈕把在線生成的八大山人書法字體圖片下載保存到自己的電腦。有問題歡迎在線咨詢客服。
八大山人是誰?
八大山人指的是書畫家朱耷(1626-1705年),他出生朱明皇室,為避國破家亡之亂,乃入佛門,一生寂寥困頓,惟以書畫排遣。其大寫意畫蒼渾古樸,與石溪、石濤、漸江同稱為“清初四大畫僧”。畫作如此,其書藝更是造詣精深。他一生勤于筆硯,筆下有獨立的個人風格及格調,而迥異于后世,八大三人初學歐陽詢、黃庭堅、董其昌,后又人魏晉之門,包括鐘繇、索靖、王羲之、王獻之等人,廣泛師法,臨摹誰家像誰家,終以其絢爛之后的平淡立型定格,為后世敬仰。
弘一(1880-1942年),出生于經商之家,未出世前資產過百萬,其人俊目清秀,諸藝皆通,被眾女子所傾慕,在1918年飯依佛門后,疏于技藝,一心向佛,惟以“寫字”尚存。據傳他出世后,從不稱“寫字”為“書法”,他以為,俗世時書法是一門藝術,藝術乃一種精神寄托,他早已以佛門為駐所,他的精神只屬于佛之所承,所以只稱“寫字”,以此作為修煉佛法之外的一門技藝。其主張先人篆,再精楷、隸,后學行、草,其書風也是平淡結之。 二僧人書法,皆以“不激不厲”、“不溫不火”著稱。“平淡”、“簡約”、“空寂”、可謂是二人書作的共同格調。從用筆上看,無不顯現中國傳統(tǒng)儒學“中庸”思想。兩人起收筆均無棱角,比劃行進之中已無明顯的起伏變化,起筆以圓潤出之,普遍較均勻的使筆鋒團聚,收筆從不大露鋒芒,也均以圓頓駐之。這樣的筆法,是一種平靜,一種樸實無華的別致風味,含蓄又洗練的愈發(fā)耐人尋味。
縱觀結構,二人有意將字疏離錯落,無論左右、左中右結構、上下、上中下結構,還是半包圍結構,都使相鄰的部分相互遠離,大大地拓展了空間的空白,好像有意識的去追尋老子的“計白當黑”學說。這種貌似不合常理的結構安排,實則意趣橫生,就像繪畫中的魚、鳥、蝦一樣,白眼看世界,顯得孤離而又冷寂。品其用墨。二人均以淡墨處之,突顯僧人的恬靜淡雅,但并非無濃墨,只是通常用墨節(jié)奏平緩,在舒緩的節(jié)奏中略有疾徐的變化,墨與紙色相稱,不是突兀的立于紙面,而是凝敷其上。悄然生發(fā)似一股潮水剛剛涌來,亦或是又將慢慢退去,敬畏別致。
通觀章法,二僧往往善于營造大面積的空白,虛實相生,字距、行距均略大來凸顯單字的妙趣以及整體的精神面貌,單字一角或行距中一段,空白面積居多。這種獨特的章法安排恰似五代的楊凝式,簡約平靜后的靜穆,讓人肅然。
人佛之人,心境曠淡,一心向佛。對佛之熱愛,除日日誦經打坐之外,惟以“寫字”來流露其心氣神,或抄經,或寫字贈友。悟佛之人,從不沉滯世事凡塵。佛前,唯有以靈魂相對,脫略世塵的生命,靜若觀火般審視大千世界,憐憫、救助眾生。僧人佛法,似有一幅不食人間煙火之象。八大體、弘一體,雖有字形與外在表現力的略微不同,但整體的氣象與風貌卻代表了佛家弟子整體的心界與靈魂歸屬,溫雅中和的骨氣下是僧人們一生智慧的濃縮。字內字外足以訴寄人生皆苦與救生于眾塵的宏愿。在那燈火闌珊處,身心的恬淡與安逸,無須言語,世人徹底被征服,在這個浮躁的凡塵中,越塵清靜是僧家追求,平淡簡約是僧家體外的生命再現。讀過莊子的人都知道,“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”,莊子用此句來表現“道”乃無形之物,是不能通過感官感知的。有人稱書法是無形的音樂,書法在節(jié)奏上與音樂有著極其的相似性。我們能說書法有形,那是表面的,書法在形之外體現的恬淡、空曠之禪意是無形的,并令人信服。人佛之人,不僅物質所需簡略,精神更是平淡的如一壺白開水,除了具備和人一樣基本的神、氣、骨、肉、血,其他的一切都被佛家所“淡化”。淡味,人人皆欲求,不僅是天性所賜,更需要后天人維持內心的安寧與沉靜。僧人書家的淡味,就是飯依佛門的簡單心境,欲書時,簡約平淡之神由心傳至腕、腕運于指、指貫以筆,又傳于紙的純情流露。
談及書法字體格調,眾說紛紜,但涉及僧人書作格調,無不自省,只因為佛家的空無精神浩瀚無邊,讓人俯首折服,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師在佛學方面造詣深厚,八大山人即使后改信道教,但愈深的是佛法造詣,弘一專修律宗,其造詣更是令人慎目結舌。千辛萬苦修來的德行,一鼓作氣的附體書法藝術,其書作的格調之高不言而喻,望塵莫及。佛家打坐練功時精神沉寂,寫字卻必元氣全出,僧家看淡凡塵,泯滅棱角;自求體勢,隨意所求;敷縮放逸,各中所適;硯邊取淡,以書載佛,致筆下于不溫不火。總之,佛家僧人吸取儒家的清正清醇,道家的清簡清拔,假以佛家的清淡清靜來書寫“淡味”人生。
注:當代書法家中,席殊鋼筆字體盡管偶見人詬病,但其中便略得八大山人字體風格的章法和味道。
第一字體轉換器還可以為您提供以下相關的書法字體在線生成: